1. 首页 > 游戏攻略 >洛阳盗墓歌之谜:起源与争议

洛阳盗墓歌之谜:起源与争议

最近刷短视频时,总能看到有人用带着河南口音的调子哼唱:"洛阳铲,土里钻,夜半三更鬼打墙..." 这被网友戏称为《洛阳盗墓贼之歌》的旋律,配上老城砖墙的画面,确实有种说不出的魔性。但真要问起这首歌是谁唱的,评论区能吵出十几个版本。

一、歌谣的起源之谜

2018年《洛阳晚报》的民俗专栏里,王守义教授在《邙山脚下的口述史》提过一嘴:"当地流传着描述土工行当的顺口溜",这可能是最早的文字记录。不过要真去洛阳老城转悠,七十岁往上的老人大多会摆摆手:"早些年巡夜打更的瞎老六,倒是总唱些神神鬼鬼的调调。"

  • 2015年:某音频网站出现38秒的方言录音,标题就叫《洛阳铲歌》
  • 2017年:B站up主"摸金校尉洛阳分尉"重新编曲,点击量破百万
  • 2019年:抖音出现带变声处理的戏腔版本,歌词里多了"血尸""黑驴蹄子"等小说元素

不同版本的对比表

版本类型演唱者出现时间特点
原始口述版民间佚名1950年代前纯方言、无伴奏、内容涉及风水口诀
网络录音版ID"邙山野老"2015.08背景有狗叫声,疑似现场录制
二次创作版UP主"唐三角"2021.03加入电子音效,歌词出现"粽子""分金定穴"等术语

二、谁在唱这首歌?

去年清明节,我在洛阳民俗博物馆遇到个有意思的老爷子。他拿着自制的三弦琴,在展厅角落断断续续地弹唱,调子和网传版本有七八分相似。攀谈后才知,老人家姓郭,祖上三代都是给人看阴宅的"土夫子"。

"现在年轻人瞎改的词儿不对路数,"郭大爷掏出包黄金叶,在青石台阶上磕了磕烟丝,"我们那会儿讲究'三不唱':有女眷在场不唱,大晴天正午不唱,见到穿制服的不唱。"

几个关键争议点

  • 自称原唱的@洛阳铲代言人2020年删除了所有视频
  • 某音乐平台显示版权归属"中州音像",但该公司已注销三年
  • 非遗保护中心2022年的调研报告里,称其为"集体创作产物"

三、藏在歌词里的门道

仔细对比不同版本的歌词,会发现些耐人寻味的变化。早期版本里"青龙白虎分左右"说的是正经风水方位,到短视频时代变成了"左手黑驴蹄,右手工兵铲"。最绝的是有个摇滚改编版,生生加进了"洛阳铲申请非遗"的Rap段落。

考古所的陈研究员私下吐槽过:"现在传的歌词里,至少混了《鬼吹灯》《盗墓笔记》《迷航昆仑墟》三本小说的设定。"这话虽带调侃,倒也说中要害——真正的老手艺人口述,反而不会出现"摸金符""发丘印"这些小说杜撰的元素。

窗外的知了突然扯着嗓子叫起来,茶摊老板娘提着铝壶过来续水。青花瓷碗里,毛尖茶叶打着旋儿沉下去,就像那些真假难辨的故事,终究会沉淀出本来的模样。

洛阳盗墓歌之谜:起源与争议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